我的網誌清單

20150126

SD-34 Picking Document

 

1.Picking relevent

clip_image002

DN是否要picking是由item cate.決定的

系統標準要求是DN上的數量要等於picking的數量才可以做PGI(post good issue)

Picking這個功能,一般會產生picking list可以透過Lean WM/WM模組去達成

2.Picking process w/ WM or Lean WM

clip_image004

使用WM/Lean WM會產生transfer order(TO),這是依據DN的Item 而產生的,所以有可能一張DN對應多個TO或是多張DN對應一張TO,一般而言可以將TO視為picking list

TO主要是針對WM模組去監控或是起動WM流程的表單,也可以當做SAP和其他WM模組的資料交換媒介

TO需要做confirm的動作,目的是確認從WM把帳扣掉

clip_image006

針對不需要做confirm的TO,可以再開立時,就將picking qty 寫回DN,這樣就可以直接對DN做PGI了

3. Transfer order(TO)

clip_image008

TO可以視為WM主要單據,在WM中的物料移動都需要開立TO

開立TO時,相關資料都會從DN帶過來,所以TO一定需要參考到DN,也就是他的前身文件一定是DN

開TO的方法有如左圖,其差異是一張一張開或是批次開立TO

開立TO若檢貨數不等於DN,則可以設定partial 出貨,讓系統自動再開出新的DN,前提是后台有設定完成

批次開立TO的做法中(LT42/VL06P/LT0S),可以先將DN 群組成一個Group No.然后再依此Group No.開出TO,相似於FI模組的Worklist

3.1 自動開立TO

clip_image010

TO的自動開立是利用condition tech.技術,可以在DN開立利用output control,建立condition type 為WMTA的記錄,讓系統開立DN時自動開立對應的TO

4.Lean WM組織架構

clip_image012

Lean WM是簡化版的WM,基本上若是可以限定物料於固定的storage bin就可以用Lean WM,若是無法固定bin,就需要用到WM

Lean WM是指定在Whse No.的,所以起用Lean WM至少需要一個Whse No.及storage type

clip_image014

Plant 和storage location 是inventory management的範圍,可以借由Plant 和storage location對Whse No.的指派將IM和WM串接起來

在Lean WM的組織架構中,有Storage type/picking area/Door/Stage area

4.1 Storage type

clip_image016

Storage type是指派在Whse No.之下的,其可以視為利用不用的存放型態將Whse No.給予分類,如高架區/大型商品區/冷凍區…等等

每一個Whse No.+Storage type 會有一個picking area,而Door/Stage area可以從DN來或是TO來

4.2 Picking Area

clip_image018

Picking area 是在相同的Whse No.+Storage type下,設定的檢貨區

4.3 Stage Area

clip_image020

Stage Area是一個暫存區,如出貨或是收貨的暫存區,其是指派在Whse No.之下的

4.4 Door

clip_image022

Door是貨物進出Whse No.的實體關口,其亦是指派在Whse No.之下的

20150123

CO-60 SAP中各種成本的解釋和計算方法(轉載)

 

(1)標準成本=標準價*標準量即根據物料主資料上的標準價S*BOM上的物料數量等到標準價,一般來講我們是通過T-code CK24 發佈出來,即我們在物料主資料成本視圖2看到的就是標準價。

(2)目標成本=標準價*實際量,標準價同(1),實際量的來源於T-code CO11N 報工後的工時得到。所以如果你的目標成本有誤,一定要去查一下是否沒有報工。

(3)實際成本=實際價格*實際量,因為你是採用標準價,所以出入庫都是標準價格,系統本身並沒有實際價格,但是在CO88 結算後會結算出產品差異,即標準價+差異=實際價格。

(4)計畫成本=計畫價格*計畫數量+作業價格*計畫數量,計畫成本為生產訂單計畫生產量*計畫生產變式中定義的價格,計畫成本同目標成本的差別是:目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需要,計畫成本是企業全面預算和計畫控制的需要,計畫成本核算的時間為計畫訂單產生時,當你保存訂單時已計畫成本會自動計算,如果你做出的更改與成本核算有關,則在你保存訂單時,會重新計算已計畫的成本。

在生產訂單中實際成本的計算如下:

1、直接材料成本:是為生產訂單直接領用的物料成本,等於本張訂單領用物料的數量*此物料主資料中的價格,資料來源於MM模組;

2、直接人工費:等於本張訂單耗用的實際工時*本產品的單位小時人工費率,實際工時在訂單確認時輸入,單位小時人工費率來自於作業價格,通過工藝路線中的工作中心計算得出,其貸方為對應的成本中心;

3、製造費用:等於本張訂單耗用的實際工時*本產品的單位小時製造費費率,實際工時在訂單確認時輸入,單位小時製造費率來自於作業價格,通過工藝路線中的工作中心計算得出,其貸方為對應的成本中心; 實際成本同目標成本對比計算差異,以進行成本控制。

假定下麵的場景

1. 成品A 下面需要兩個元件B(2個)、 C(3個);

2. 原材料B的成本視圖有三個價格:標準價格-2元;計畫價格-1.5元;移動平均價-2.2元;

3. 原材料C的成本視圖也有三個價格:標準價格-3元;計畫價格-2.6元;移動平均價-2.5元; 注:根據核算變式中定義的存取順序取價

4. 成本中心對應的價格為:人工-3元/H; 機器-2元/H ;(KP26中的價格-計畫作業價格)

5. 工藝路線資料(只有一道工序):人工-0.5小時;機器-0.6小時;

6 .有生產訂單要生成成品A50件;

7. 月末成本中心分割、價格計算、生產訂單價格重估後

成本中心實際價格為:人工-6元/H; 機器-5元/H,實際工時: 人工0.2, 機器0.3

8. 入庫數量為20件

標準成本 = 50_ * ( 2*2+3*3 +0.5*3 +0.6*2)這裡標準成本的核算變式PPC1是取原材料的標準價

計畫成本 = 50*( 2*1.5+3*2.6 +0.5*3 +0.6*2) 這裡訂單核算變式PPP1取的是原材料的計畫價,這裡可能修改訂單元件

目標成本 = 20*( 2*2+3*3 +0.2*3 +0.3*2)

實際成本 = 20*( 2*2.2+3*2.5 +0.2*6 +0.3*5) 這裡數量和價格都是實際數,原材料取價根據PPP2裡面定義的取數邏輯。

1、生產成本通過分配、分攤迴圈(這些迴圈由人工自行定義),按分配分配迴圈中設定的標準將成本分配分攤至各生產訂單(訂單也由人工預先設定,如用什麼原料及取數公式等),由生產訂單運行後結算出該訂單生產的半成品和產成品的成本。其中,半成品和產成品按物料統計成本,分為標準成本和成本差異兩部分。成本差異是物料形成的前些步驟層層結轉後形成的。

2、過量或吸收不足,是指將各成本分配分攤至訂單時,沒有分配完畢,尚有剩餘未分配成本(吸收不足);分配過多,導致分配後結餘為負數(過量)。

文章來源: http://www.sap6.com/learn/pp/073508252014/1623.html

20150122

BASIS-系統管理常用TCode(轉載)

BASIS-系統管理常用TCode(轉載)

一 SAP系統管理常用到的事務代碼

1. SM51 SAP Servers System Monitoring

2. SM21 SAP系統日誌

3. SRZL SAP電腦中心管理系統(CCMS) 建議初學者重點學習.

4. RZ20 Alert Monitor. 工作負載報警監視器.(CCMS下的)

5. ST06 Operating System Monitor,用於分析整個SAP技術棧的性能.

6. ST03N Workload Moniter,負載監視器,用於鑽取線上及批量負載,"最常用的40個"事務,峰值負載細節及某一時間內執行的事務.

7. SSAA 用於執行常規的日,周和月的系統管理功能.

8. SMLG 用於監控SAP登錄負載運行是否均衡;用F5可以鑽取面向特定使用者組的性能資料.

9. AL08 用於檢查登錄到某個SAP應用伺服器上的最終使用者及顯示他們正在執行的事務.

10. ST07 用於檢查登錄到整個系統的最終使用者,系統使用者可根據功能區域分類(如SAP ECC,FI,MM,PM,PS,SD等).

11. SM66 用於查看SAP系統中與每個應用程式及批次處理伺服器的進程執行相關的系統級別的性能.

12. ST22 用於查看ABAP dump,這樣就可以鑒定程式錯誤.這有助於將這類問題回饋給到相關部門或開發組.

附: SAP Online Help.http://help.sap.com

 

二 性能管理相關的CCMS事務

(1)用戶和應用伺服器分佈 ST07及AL08

ST07可以讓你看到包括所有的應用伺服器在內的整個系統中有多少使用者登錄進來.還可以根據功能分區來將數位拆分細化,還可查看歷史資料.

AL08可以顯示已登錄終端使用者總數,可根據使用者登錄的應用伺服器進行劃分,因此可對某個系統的應用伺服器負載均衡情況進行分析.可顯示每個終端使用者在執行的事務,從而可以即時地對系統負載類型進行分析.

(2)管理負載均衡 SMLG

可用來查看某種登錄負載均衡機制的工作情況.此事務可用於設置登錄組,還可以監視每個登錄組的性能.按F5可查看每個登錄組的回應時統計資料.(SMLG可補充AL08的功能,顯示所登錄的使用者數量,顯示每個登錄組的回應時.)

(3)資料庫概述與性能 DB02及ST04

DB02可跟蹤資料庫如何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長,也可跟蹤索引的數量以及它們的大小,數量和歷史發展趨勢.

ST04(Database Performance Analysis)資料庫性能分析事務,它可以即時地分析緩存命中率,邏輯讀對物理讀的對比,關鍵"緩衝區繁忙等待(Buffer Busy Waits)"值,以及更多其它資訊.

注意,如果需要確定最近某一種變動對資料庫性能的影響,這些即時資料的統計資料是可以重定的.借助Detail Analysis Menu(詳細分析功能表),你可根據特定SQL需求或表的訪問來深入到整個活動,異常事件,資源消耗量以及更多的歷史資料當中.

(4)升級,鎖定和磁片子系統性能 SM12及SM13

如果想要知道升級的應用情況是"提交"到資料庫的情況是否存在鎖定項(lock entry)的話,要通過SM12(資料鎖定項,Database Lock Entries及SM13(管理員更新記錄,Administrator _updateRecords)來完成.

用SM12來流覽與某個資料庫表,使用者或客戶相關的鎖定項.

用SM13來跟蹤和監測即時的資料升級.

(5)記憶體管理和優化統計 ST02

優化統計(Tune Summary),能夠即時查看每個SAP應用伺服器的記憶體及多個緩衝區的運行情況.就某個負載而言,如果緩衝區沒有正確配置或是未被優化,那麼在Swaps列就會顯示出緩衝區的值越積越大,並用紅色高亮顯示出來,這就我們就很容易鑒別出問題所在的區域.

ST02不僅可以管理緩存,還可跟蹤每台應用伺服器的記憶體使用情況.要特別注意當前擴充記憶體的使用率(與高峰時期相比).同樣,要經常檢查堆記憶體(heap memory)的使用是否已最小化.

堆記憶體是特定於工作過程的.當程式使用工作過程的共用記憶體時,它必須採用獨立維護記憶體的PRIV模式.此時,正在執行的程式是無法切換到另一個工作過程的,它會被一直阻塞直到程式執行結束.程式結束後,系統會重啟動工作過程,一切又恢復正常(程式在何處進出記憶體要視SAP系統的需要而定).

(6)回應時和負載性能 ST03及ST03N

監視自身的負荷是性能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ST03及ST03N就可以執行負載監控器(workload monitor).它既可以為你顯示總體工作負荷的情況,也可以根據對話,批次處理,升級和其他任務類型來分拆顯示.點擊Transication Profile按鈕就可以根據回應時對每種類型的結果進行排序.這裡,你可以分析哪些工作消耗最多的資料庫時間(DB請求時間),CPU時間和其它核心元件的回應時間的事務程式.你還可以查看不同的時間段內的合計值,時間段可以從15分鐘到1個月.查看並跟蹤每天每小時處理的總的對話數,這樣就你可以瞭解一天內每個小時的工作負荷情況.

此外,ST03N還能跟蹤資料的直接讀取,序列讀取和變更(資料庫更新或提交).此外,它還可以獲得每個事務請求的平均位元組數.這樣就可以確定某個系統當前支援的磁片負荷.

除了純粹的回應時指標之外,ST03的"Time Pfofile"和"Transaction Profile"按鈕還支援量化某個特定時間段內的系統負荷,或是根據特定工作負荷來確定哪些事務是最常用的,從而產生了哪些相關硬體的負荷.

事務ST03G使你可以查看並分析與外部系統相關的負荷,以及對跨多個系統的業務過程的系統性能分析.這是對ST03一個強有力的補充.

一般來說,資料庫正常運行時,應該符合以下幾個參數值:

(1)Data Buffer Quality至少為94%.在系統重啟後,Buffer值一般不能立即讀入,此時Qulity值也很低,所以通過等到Reads超過20 000 000以後,才來計算Qulity的值.

(2)Time/user call<20ms

(3)SQL area pinratio>97%.

(7)OS監控器 ST06

OS Monitor(ST06)是另一個可以顯示大量即時性能資料的SAP事務.它包括了根據使用者,系統和閒置時間來進行排序的CPU利用率,CPU進程佇列(也稱為CPU負荷計數).

記憶體OS監控還支援檢查短期歷史資料;點擊"Datail Analysis Menu,詳細分析茶單"就可以訪問到根據主硬體子系統及應用伺服器劃分的歷史資料資訊.

有了這些歷史資料,你就可以將在OS和資料庫那裡所收集到的磁片性能指標以SAP可見的方式進行管理.你還可以查看過去24小時中每小時CPU的負載情況,這樣容易確定負載峰值,還可監視並分析CPU的吞吐性能(如執行SP03N來查看某一段特定時間內的對話數量).同樣,深入SAP性能資料庫也使得從 OS監控器那裡獲取其他通用伺服器或某一具體伺服器的性能分析變得容易起來.你可以將這些數位與你通過基於硬體或OS的性能工具那裡收集到的結果進行比較或是關聯.

OS監控器或事務ST06即提供了即時的性能快照也可以對歷史資料進行訪問.

通過它可以綜合分析出CPU,交換空間,以及記憶體的使用率,總結出作業系統的性能.

(8)監視活動工作過程 SM50和SM66

它們都可以查看系統中工作過程的活動情況.SM50顯示了特定應用伺服器(實際上是你現在登錄的那台)所配置的全部工作過程,而SM66則顯示了所有應用伺服器上的全部活動工作過程.特別是SM66,它可以獲取某台伺服器平臺上的活動使用者或對話的數量;一般來講,平臺的速度越快,某段時間內的活動過程就越少.

SM50:工作進程管理,一個應用伺服器一般有DIA,UPD,ENQ,BTC,SPO五種類型的工作進程.

DIA:為前臺工作進程,一個instance至少要有兩個DIA,否則根本起不來.

UPD,UPD2是立即更新進程(有些系統中為VB1,VB2進程),其中UPD

附:

%pc可協助我們將原始SAP GUI輸出載入到EXCEL中(其它多種格式也可以).

 

三 其它

1. SU01:用戶維護.

2. SM04:顯示系統中當前活動使用者. AL08可以將一個系統中多台伺服器的用戶都統計在一起.

3. SU10:用戶主記錄大量修改,可根據'位址資料'或'許可權資料'.

4. SU22:事務中許可權物件的用法.

5. SU53:顯示許可權資料.

6. SUIM:使用者資訊系統.

7. ST01:系統軌跡,通常用於記錄系統內部的活動.

8. ST04:資料庫性能分析.

9. RZ10:維護系統的參數檔.

10. RZ11:顯示系統參數檔的參數屬性.

11. SM36:定義後臺作業.

12. SM37:作業選擇概覽.

13. SE01/SE09/SE10:傳輸組織者.

14. SM59:RFC目的(顯示和維護)

15. SPAM:支援包管理.(SAP系統支援包的更新會明顯的提高系統性能.)

文章來源: http://www.sap6.com/learn/basis/073501072015/2744.html

MM-60 物料計算單價原理(轉載)

 

移動平均法在系統收貨及收發票中的計價過程:

1.當採購主管在SAP中建立採購訂單時,首先要估計(Accrual)每一種物料的價格、運費及雜費。系統根據採購數量計算出總價值。

2.收貨時,根據實際收貨數量錄入系統,系統依據採購訂單價格計算出採購物料的總價值。下面舉例說明這一過程。

收貨過程

上期庫存數量為:100PC,移動平均價為2.庫存金額為2*100=200.

本期PO收貨為:100PC ,單價為:2.4,移動平均價為2.2.庫存金額為:2.2*200=440.

對就PO收貨會計分錄:借:原材料 240 貸:暫估應付 240

● 在物料憑證中反映為原料庫物料增加。

● 在會計憑證中一方面反映存貨中該種物料的數量及金額增加,另一方面反映暫估應付帳款的增加。暫估應付款(GR/IR)是資產負債表中的可抵消科目。

● 移動平均價格被重新計算。

計算過程為:

New M.A.P=(100x2.00+100x2.40)/(100+100)=2.20

3.當收到供應商提供的發票後,首先檢查發票中的物料數量與系統中收貨的數量是否一致。確認無誤後錄入系統。

收發票過程

發票數量:100,單價:2.2.

會計分錄:借:暫估應付 240 貸:應付帳款 220, 貸:原材料 20

●系統會重新計算存貨總價值。如果估計的價格大於發票價格,其差額系統會依據訂單沖減庫存中物料的價值;反之,該差異會被分配到庫存中的物料價值中。

●暫估應付帳款科目被抵消和清除。

●依據發票金額,系統將該筆貨款傳送到應付帳款模組。

●依據發票價格,移動平均價格重新被計算。

計算過程為:

New M.A.P=(100x2.00+100x2.20)/(100+100)=2.10

標準價格法在系統收貨及收發票中的計價過程:

例子同上

收貨過程

上期庫存數量為:100PC,材料價格為2.庫存金額為2*100=200.

本期PO收貨為:100PC ,單價為:2.4

對就PO收貨會計分錄:借:原材料 200 借:材料價格差異 40 貸:暫估應付 240

●收貨的原材料價格依照標準價格計算。

●暫估應付帳款依據採購訂單價格計算。

●訂單價格與標準價格的差異轉入材料價格差異科目。也就是說材料的實際價格=標準價格+材料價格差異。

●材料價格差異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在當期已發出材料和期末結存材料之間進行分配,屬於已消耗材料應分配的差異,應從該科目中轉到相關科目。另一種是直接轉入當期損益。

收發票過程

發票數量:100,單價:2.2.

●此步操作對庫存材料沒有直接影響。

●暫估應付帳款科目被沖銷。

●依據發票價格記應付帳款科目。

●按照發票價格重新計算材料價格差異。

會計分錄:借:暫估應付 240 貸:應付帳款 220, 貸:材料價格差異 20

移動平均法在生產過程中的計價

在生產過程中,從原材料開始加工到產成品完成,按照工藝流程和生產步驟,會存在多種在產品形態,不同的形態的在產品消耗的活勞動和物耗勞動的價值構成了其生產成本。SAP系統中,生產不同的在產品主要依據生產訂單,生產訂單通過MRP運行產生,系統根據標準物料清單,計算出生產該訂單的產品所耗的標準材料數量,和標準的工時。當該訂單完成時通過一個“確認功能 ”(Confirmation),執行該功能後,系統增加庫存中的新產品,減少所耗材料的庫存。同時生成物料憑證和會計憑證。從會計憑證看,這也是一個生產成本計算分配的過程。但此時的新產品的庫存價格並不是真正的移動平均價格,需要通過“調整功能”(Settlement),將新產品的價格調整為移動平均價格。該功能不產生物料憑證,僅產生會計憑證,也就是說僅對庫存價格和生產成本計算有影響。一般來說,一個生產訂單依靠一道工序,當每一個訂單被完成後,在系統中必須執行這兩個功能,而且次序不能弄錯。另外,一定要按生產訂單的流程順序來執行,否則計算的半成品和相應產成品的價格是錯誤的,從管理角度講,影響客戶獲利能力的正確分析;從財務角度講,導致產品銷售成本錯誤,產品邊際貢獻錯誤,利潤總額,所得稅,淨利潤等一系列的資料錯誤。

下面舉例說明這些過程:

1.生產訂單10000號要求生產產品Dummy 100個。根據物料清單100個Dummy消耗100個A,50個B。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暫不考慮。

庫存餘額

產成品Dummy庫存100,單價2.2,材料A庫存數量:150,價格:1 .材料B庫存數量:150,價格:0.8.

2.訂單完成確認過程(Confirmation)

庫存餘額

生產發料A 100PC,B 50PC.會計分錄為:

借:生產成本:140 貸:材料-A 100 貸:材料-B 40

產成品Dummy完工入庫存100PC

借:產成品 220 貸:生產成本 220

● Dummy 材料的移動平均價沒有變化,庫存數量增加100個,金額增加了為 100*2.20=220.00。

●該移動平均價為存貨增加前價格2.20元。

●原材料A和B的庫存數量減少。

●變動成本科目產生差異為80.00。

3.價格差異調整過程(Settlement)

庫存餘額

借:生產成本 80 貸:產成本 80

●Dummy的移動平均價發生變化。該物料的庫存價值被沖減80元

其移動平均價計算過程為:

New M.A.P=(庫存原值+新增價值-與所耗材料價值差異)/期初庫存量+新增庫存價值

=(220+220-80)/100+100=1.80

也就是說:

New M.A.P(庫存原值+所耗材料價值)/期初庫存量+新增庫存價值

=(220+100*1.00+50*0.80)/100+100=1.80

●變動成本科目為零。

●此步驟對庫存材料數量沒有影響,僅調整價值。

標準成本法在生產過程中的計價比較容易理解。原材料按照標準價格發貨到生產訂單,這時原材料減少,變動成本增加;在生產訂單結束確認後,產生的產成品按標準價格計價,同時變動成本減少;原材料標準價格與產成品之間的標準價格差異均被轉到當期的損益中。

移動平均價格和標準價格計價的主要區別是,移動平均價主要通過當前收貨價格計算得出,基本接近於的市場價格;但建立採購訂單時如果估計價格與實際價格相比過高或過低,在收到發票前會造成系統存貨價格不准。而標準價格是一種計畫價格,標準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異不再分配到存貨中,直接轉到當期損益。如果標準價格制定合理,通過分析該差異,可以對採購部門和生產部門進行考核,促使其降低採購成本,節約支出。但標準價值計算的存貨不能準確反映當時市場價格。

存貨的計價方法不同,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所以採用移動平均價格還是標準價格對存貨計價,應該結合企業的具體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計價方法。

文章來源: http://www.sap6.com/learn/mm/073512062014/2613.html

20150115

SD-33 Create Delivery

 

1.DN開立

clip_image002

DN的開立,可以自己單獨開立或是參考到前面的SO開立,亦可以批次開立(delivery list),其會依系統的邏輯,將相同的so item合併一張DN或是開成多張DN

clip_image004

已開立的DN,其可以再加入其他的item進來,其做法是在tool bar中再加入其他SO或是非SO的item進來

因為已建立的DN是建在指定的shipping pt及ship to party上,所以后續的變更或是新增其他so 的item,是不能修正到這二項的

2.Picking location

clip_image006

開SO時若在item上沒有指定storge location則開DN時會自動決定,並且代入到DN的Item中 而storge location決定的設定是在DN type中設定的

clip_image008

但是item cate. 上也是有些條件要設定

3. Determination door and stage

clip_image010

Door 或是stage的資料是在DN的表頭上,所以DN type的設定中可以指定決定的邏輯

Stage area的決定亦可以by 料號決定(在物料主檔中)

要注意的是在Stock transfer order中Stage area是放在表頭,所以若是不同的Stage area,會產生不同的stock transfer order

4.Output determination

clip_image012

DN的output一樣是利用條件技術,不過他的設定可以分為header及item level,因為header的如出貨通知,item level的檢驗証明或是label…等等

5.outbond delivery monitor

clip_image014

Vl06O是outbond delveriy的monitor,它可以查看正delivery的狀況,且系統預設有從不同角度去看dn

20150107

SD-41 Cretid management的基本設定

 

1.Cretid control area

clip_image002

在后台設定中的企業組織結構中設定credit control area

clip_image004

並將company code指派給credit control area

clip_image006

Sales area 和credit control area也要做一連結

2.Risk category

clip_image008

建立Risk category,並將其指派給 credit control area

clip_image010

可回到credit control area的設定畫面,針對此credit control area,給定一些預設值

3. Credit group

clip_image012

建立好Credit group 后,並將其指派給so type/DN type,以便將具有相同性質的doc. Type進行分類

4.針對客戶設定Credit主檔

clip_image014

利用fd32將credit主基本資料建立

5.Auto credit control

clip_image016

Auto credit control是將上述的credit control area/Risk categoryCredit group做一組合,並針對此組合去設定要怎樣做credit 的控制,如出現warning或是block

clip_image018

Auto credit control是信用控制最主要的精華部份

6.額外應用

clip_image020

有時公司可以利用信用狀況,給予不同折扣的定價方式

OT-LSMW轉載

 

1.LSMW操作方式

clip_image002

操作方式如下URL

http://scn.sap.com/docs/DOC-48866

http://scn.sap.com/docs/DOC-26159#section31

BASIS_Print Spool 轉PDF

 

1.轉PDF的二種方式

clip_image002

轉PDF有二種方式,針對可以做preview的,可以直接轉PDF

不能preview的要用se38執行RSTXPDFT4,去轉PDF

2.Print preview

clip_image004

在preview畫面的command line可以下PDF!就會轉成PDF

clip_image006

Tool Bar上的PDF Preview是真的只有preview,並無法另存新檔

3.Print spool no 轉PDF

clip_image008

利用se38執行RSTXPDFT4,輸入print spool no后即可以轉成PDF file

20150106

FI-匯率評價

 

1.基本概念

clip_image002

一般而言大部份的公司會在本期做匯評,然后同時做一筆迴轉的滙評於下期期初,也就是12/31做一筆滙評,1/1將此匯評迴轉掉,主要是因為這個滙評是FOR報表需求,而非真正的己轉換成公司幣別的交易

畫面上方是基本的資料,下方有四個TAB,第一個TAB主要是關於日期的設定,第二個及第三個是相關要做會科的選擇,第四個是LOG的處理方式

2.滙評操作

2.1 Postings

clip_image004

若create postings這個沒有勾,就會變成test run

因為滙評會有大量資料的存取,所以其建議是用batch input方式執行,因此會有session name讓使用者輸入,不過建議勾取下方的only create batch input session due to error,這樣即可知道有問題才會產生batch input,可以事前修正,只是會損耗系統效能

Doc.date等下方五個欄位,都要輸入對應的區間,才會產生正確的分錄於正確的期間,另要特別注意,若要產生迴轉分錄,除了日期要KEY以外,最下方的reverse postings也一定要勾,要不不會有迴轉分錄產生

Reset valuation是針對要重做匯評,需要將之前做過的匯評reset掉,就要勾起來,一樣上方相關的日期要輸入,才會將reset的分錄放到正確的時間,而create postings若沒勾一樣是test run,reverse postings也一定要勾,要不不會reset到下期的迴轉分錄

2.2 Open item

clip_image006

此頁是針對具有open item屬性的GL/AP/AR科目進行是否滙評設定,亦可指定單一或是區間科目

2.3 G/L balances

clip_image008

此頁是針對要做匯評的的總帳科目進行設定,如外幣的存款帳戶

2.4 miscellaneous

clip_image010

本頁主要是針對,程式執行后的報表展現格式及是否產生log進行設定,建議都要save log以方便日后查詢

若有產生log亦可由畫面上的log鈕,進入查詢界面

clip_image012

進入log查詢畫面后,雖然前面有說到沒有勾create postings就是test run(第一筆是test run),log的查詢晝面並不會把test run勾起來,所以需要特別留意一下

按下display log 就可以看到各次執行的執行結果

3.執行結果

3.1 test run

clip_image014

若沒有勾create postings,其application tool bar一樣會出現幾個posting及mesg,且一樣會有doc. No.只是這都是假像

clip_image016

Posting畫面,其doc. No.欄位會是空白

clip_image018

Mesg 畫面,沒有doc. No.

3.2 正式執行

clip_image020

正式執行的話mesg會較多,因為一個doc. No.會有一個mesg

clip_image022

Posting畫面,其doc. No.欄位會有值

clip_image024

mesg畫面,會指出產生多少doc.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