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COMPANY(公司)/6碼 | 會計上,法律實體一定是會計主體,而會計主體未必一定是法律主體。例如,分公司是會計主體,卻並非法律實體。因此,會計主體對應到Company Code層次,而法律實體對應到Company層次是可以滿足兩個層次分別出具報表要求的。 為了保證資料的一致性和可合併性,同一個Company下的Company Code必須使用相同的會計科目表(Chart of Account)和會計年度(Fiscal Year)。但是每個公司代碼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本幣(Local Currency)。 一般而言合併報表(consolidate)可依此結構出,即將要出合併報表的COMPANY CODE全歸化在同一個COMPANY下。 |
2.COMPANY CODE(公司代碼)/4碼 | 是依照外部會計要求的會計實體而設置的最小組織單元,有其自身完整的會計科目(COA)和帳本(LEDGER)。所有的業務交易過帳之後都將在該層次上得以反映和記錄,以出具法定的財務報表,如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 因此,Company Code的定義和維護時必要的,也就是說,每個Client的啟用至少也應該有一個公司代碼。 Company Code是FI模組最核心的組織單元,是因為,其他模組產生的會計記錄都最終轉化為公司代碼層次的財務記錄進入FI模組。因此,其他能夠產生財務記錄的模組自身的特有組織單元都與公司代碼有適當的關聯規則,如PLANT和COMPANY CODE的關連。類似Controling Area是CO模組最核心的組織單元。故啟用財務模組至少要定義一個公司代碼。 公司代碼一般是根據會計實體要求設置的,實務中也可根據需要以其他目地設置公司代碼,例如,在國外的分支機搆就是典型的例子。該分支機搆不單獨作為會計實體,但是需要採用相適應於當地的貨幣、稅率等準則。即需要用不同的會計準則,此時,應單獨設置成一個公司代碼處理。而這個國外分支機搆的公司代碼和國內的總部對應的公司代碼合併起來,對應一個公司(Company),認可可以出具國內規定的會計實體層次上的財務報表。又如,同一個地區,一個公司如果要將其兩個工廠的業務完全分開,也可以設置成兩個公司代碼,然後對應到同一個公司(Company)。 |
3.BUSINESS AREA(BA)/10碼 | 其為因日常交易目地的不同,而將不同的交易目地設為一個群組,並將相關交易劃分到此群組中而區分開的一個組織單位;進而可以因為不同的交易目地去做相關報表分析。BA為一個跨COMPNAY CODE 的組織單位,可以因為內/外部的需求,依此單位結構出財務報表 其分析角度都是從FI出發,故相關設定在FI下 |
總帳中還有另一種組織結構-業務範圍。業務範圍與公司代碼形成交叉的矩陣式的管理。公司代碼偏重的是對外的會計核算,如A集團企業就是一個完整的會計主體,但其公司可能經營兩部分的業務:尿素和甲醇。這兩部分業務在核算上如果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就是說如果尿素業務和甲醇業務會編制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那我們就可以設置尿素和甲醇兩個業務範圍。而業務範圍是跨公司的,如果除了A集團企業,在其他公司也存在同樣的業務,也可以用這兩個業務範圍來核算。業務範圍通常在企業中也被稱為事業部的核算方式。這樣我們在進行公司總部財務管理時,可以按照公司代碼和業務範圍形成的管理矩陣來分析報表。由此也可以看出SAP 的公司總部管理,不只是體現在專門的模組上,更重要的是它體現在所有模組和功能的設計上,都滲透了公司總部管理的思想。 資料來源:http://blog.163.com/hrh_yz/blog/static/64799381201188104035263/ | |
4.PROFIT CENTER (PROFIT CENTER ACCOUNTING;PCA) | 以損益為目地,將COMPANY中有相同損益目地的群體劃分同一群組,進而出具相關報表;因其用COMPANY為基底劃分群組,故其亦為一跨COMPANY CODE的結構。若出具PROFIT CENTER報表時,只看總損益不看部門時,則無需ON DOCUMENT SPILT,即若公司接受借文具用品費-管理部 借文具用品費-品保部 貸暫估應付,沖帳時無需區分每部門的管理費,則此種分錄就無需開起文件分割功能;若需要記到每個部門的明細就需ON DOCUMENT SPILT。 其分析角度都是從CO出發,故相關設定在CO下 |
5.SEGMENT/10碼 | 其為依國際會計準則(IFRS)定義而定出的新名詞;其義為同一COMPANY下,因不同產業別,有不同的資源分配及效能評估方式;所以需依不同SEGMENT出不同的報表,做不同的決策分析。其亦可達成CONSOLIDATE需求,故其亦可跨COMPANY CODE。一般而言,會架在PROFIT CENTER 之上 其分析角度都是從CO出發,故相關設定在CO下 |
6.FUNCTIONAL AREA | 其觀念為cost-of-salec accounting;將所有的成本依不同的管理目地進分分類(製銷管研),如管理費-製造/管理費-研發..等等,其亦可於COMPANY下分析,故亦可跨COMPANY CODE |
7.CONTROLLING AREA | 其為CO最重要的結構,在同一個CONTROLLING AREA下可以針對COST及收益進行管理及分配,其和COMPANY CODE為多對多狀況,故進行衍生跨公司的成本會計(管理會計) 一個CONTROLLING AREA下有多個COMPANY CODE 的前提是這些COMPANY CODE都需要有相同的COA及FISCAL YEAR定義 |
8.COA(CAHRT OF ACCOUNT會計科目表) | 此為cliant level資料,一個compnay code 只能maping 一個COA |
9.COD(CHART OF DEPRECIATION折舊範圍) | COD定義了拆舊的行為,其為client level的資料;因折舊的行為會依國家而異,故sap提供了各個國家的範本,所以一個company code 會對應到一個COD,但一個COD可以給多個company code 用(同coa),cod及coa為多對多 COD亦可視為deprecation area(折舊的評價方法)的集合 COD需指派到company code才算起用,即有做如此指派才起用ASSET ACCOUNT |
10.DA(depreciation area) | 一個depreciation area代表一個折舊評價方式,通常代碼01代表leading depreciation area,其都是依當地會計原則來定義其折舊的評價方法(即會記錄到財報上) 一個COD下,可以組合很多da,而各個da有其各自的目地,如依IFRS/TAX/COST..等等需求 |
11.綜合分析 | COMPANY CODE 是一定要被設定的,而其他BA/COMAPNY/PCA/SEGMENT/FUNCTIONAL AREA都是依對內外報表的需求,才去設定的;非必要項,但這些都可以達到跨COMPNAY CODE的報表需求。 FI大多都用COMPANY CODE角度去看事情。 CO大多都用CONTROLLING AREA角度去看事情。 |
我的網誌清單
20111014
FI-01 組織結構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